名优酒企密集布局西北,会搅动白酒市场格局吗?
文|周丽梅
西北市场,正成为名优酒企角逐的方向。
7月以来,泸州老窖、郎酒、舍得等酒企纷纷在新疆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省举行音乐会、品鉴会等主题活动。多场声势浩荡的营销活动,无不透露出重要的信号:名优酒企正在密集布局西北市场,加速在西北市场的渗透强度。
由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五省组成的西北地区,名优酒企密集布局西北,会搅动白酒市场格局吗?地域广袤,白酒消费市场多元丰富,有着相当可观的白酒市场容量,是白酒市场的重要一极。随着越来越多名优酒企加码布局西北市场,行业对于西北市场的潜在高增量注入更多期待。
名优酒企目光为何投向西北?
今年7、8月份,西北地区举行了多场大型白酒市场营销活动,大西北市场成为酒企的竞争地。
8月4日,“中国郎千商联谊会”在乌鲁木齐举行,近千名新疆商家代表相聚天山脚下;而一个月前,郎酒“神采飞扬·中国郎之夜”大型演唱会、“百万郎酒西安全城大品鉴”等一系列活动,在西安加速品牌的全面渗透和深度爆破。热闹背后,是郎酒进驻西北市场的野心。
7月27日,全新升级的舍得老酒盛宴首站登陆宁夏中卫;8月9日,2024年舍得老酒盛宴第二站,抵达新疆乌鲁木齐。以老酒入局,舍得酒业凭借自身品牌的独特占位,在西北地区加速破圈。从宁夏到新疆,足以可见舍得酒业对于西北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深耕决心。
除此之外,7月19日,2024“君品习酒·中国书院”文化活动(第二站)走进西安关中书院;7月28日,由泸州老窖冠名的音乐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……
不论是演唱会、音乐会,还是品鉴会、文化活动,名优酒企不断搅动着西北白酒市场。“音乐会、品鉴会等活动对于推动品牌传播和产品动销,都会带来一定的效果。越是市场疲软越需要厂家加大力度,解决动销问题,消化库存。”在陕西酒圈扎根20多年的行业观察家李华如是说道。
名优酒企目光为什么纷纷投向了西北?一方面,是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使然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构成的西北五省区,其白酒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,其中陕西市场接近250亿元,甘肃、新疆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,宁夏、青海约为20-30亿元,庞大的消费规模让西北白酒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。
另一方面,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酒企急需积极寻找新的增量。随着竞争加剧,许多白酒消费大省已经是一片红海。相较于消费习惯稳定、市场较为成熟的东部、南部发达地区,西北地区由于饮用习惯等原因,外来品牌渗透相对较弱,市场还有待挖掘,促使了名优酒企主动向西北市场迈进,寻找新突破口和新增量空间。
西北白酒市场的攻防战
西北市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消费潜力,在全国白酒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其中,陕西以凤香型白酒西凤酒为主导,甘肃则以金徽酒为代表,青海以天佑德青稞酒闻名,新疆则是伊力特酒一家独大。而宁夏虽以葡萄酒见长,但老银川酒在白酒领域也有一定规模。2023年西凤酒、金徽酒、伊力特、天佑德酒分别实现营收103.4亿元,25.48亿元,22.31亿元、14.73亿元、10亿元。从10亿到百亿的销售规模,证明了深耕西北市场的酒企尽管同样面对内卷局面,但在熟悉的市场中精耕,也能让他们具备稳定的竞争实力。
随着越来越多酒企加深在西北市场的渗透力度,区域品牌该如何应对?他们选择了“向内”与“向外”同步提升的战略打法。一方面,西北白酒企业持续加强本地市场的深耕和精细化,往下沉市场聚焦。比如,伊力特加快疆内下沉战略,实现主流价位产品全疆布局。2023年,伊力特实现营收22.31亿元,其中来自疆内的收入接近17亿元,足以可见伊力特在大本营市场占有率极高。
今年以来,西凤酒持续聚焦省内大本营市场,以宝鸡、西安两大市场为发力点,精耕细作,形成强大辐射点不断渗透省内其他市场。李华谈到,西凤酒15年6年、华山论剑、国花瓷等产品能在陕西市场长盛不衰,离不开西凤酒坚持长期主义,持续加大本地市场的布局和投入力度,从而在大本营市场构建起更高的壁垒。
另一方面,西北白酒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模式。多家在向外拓展的方向上,西北酒企都在近两年提出全国化战略并不断推进,尤其是今年以来,西凤、伊力特等酒企全国化布局再提速。在新力量不断进入西北地区的西北五省的酒企也在不断向外拓展,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西凤在“后百亿”阶段采取陕西省内市场 陕西省外市场 特区市场的协同发展模式;伊力特立足江苏、四川等重点市场进行突破……
由此可见,西北地产品牌通过省内市场的持续下沉和精耕细作,各自占有牢固的根据地市场,市场壁垒相对较高,这也为外来品牌想要进入西北市场,带来了更多的挑战,需要名优酒企通过品质、口感、包装、营销策略等方面与本土品牌展开竞争。
在名酒下沉和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,一二线名酒发力西北五省之后,整体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,但成效却非当下可见。对此,李华认为,培育市场需要持续性,就目前名酒向西北市场布局的动作来看,投入力度不足,持续性不强,需要企业坚持长期主义思想,持续加大西北市场的投入力度,才能加速西北市场的穿透与覆盖。